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釋迦田不甜





釋迦田不甜。


記得自己小時候就很喜歡吃釋迦,咬下一大口,再用舌頭把黑亮的種子挑出來,享受甜滋滋的果肉。畢竟我比螞蟻還愛吃糖。這幾年台東跑比較多,才知道水果攤上的釋迦大部分都來自這裡。


釋迦的密度之高,快變成台東代言人了。朋友說,如果聽到有人問這釋迦甜不甜?那一定是外地人,因為這裡的釋迦只有〝甜〞和〝超甜〞。

三月多收成完,這些釋迦樹就被大刀闊斧修得一片葉子都不剩,一方面不要讓它長太高,另一方面之後才會一起結出滿滿的釋迦,這種強剪枝的方法,甚至也被拿來比喻「面臨到逆境才會結出甜美果實」。

原本應該綠草如茵的春天,除草劑很盡責地揮灑出一片枯黃。

釋迦田看起來很苦。

可是咬一口釋迦,一定甜。

---------------------------------------------------------------------------------
註:其實也不是在批評釋迦這個產業,或是批評農夫的作法,只是有點難過吧。用最少的金錢勞力成本換取最大的金錢收入是這個世界兩百年來的核心價值觀,大多數的作物幾乎都是用這樣的思維邏輯生產出來的(包含台灣所謂的有機農業也是,只差在沒有用農藥...),畜牧業也是,工業也是,服務業也是。
『我期待有一天統計學家在估算國家財富時,能將「環境耗損」這個項目加進去。我們將會發現,GNP的數字一直在騙人。』人壓榨人變成常態,人壓榨土地也只是理所當然,現況就是這樣,也只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找尋友善環境的做法。
確定的是,如果我是照片裡的釋迦樹一定很不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